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鄭重承諾,并提出具體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此作出重要安排部署。2021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規劃、全面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第一年,也是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彰顯了國家堅定不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決心和勇氣,展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下的大國擔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道路方向,為能源行業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今年3月1日,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率先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服務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明確了推動能源電力轉型主要實踐、研究路徑以及行動方案,充分發揮電網“橋梁”“紐帶”作用,銜接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推動能源電力行業和全社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充分體現了“大國重器”和“頂梁柱”的責任擔當。方案指出,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最大限度開發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生物質(農林廢棄物)能源綜合利用作為消納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燃料的主要方式,具有減碳、環保、助力鄉村振興等多重屬性,是縣域農林廢棄物清潔消納的主要途徑,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綜能服務集團旗下從事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專業化公司,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集團,必將從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
國能生物經過十多年發展,已經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集變廢為寶、綠色環保、富農惠民、能源安全等于一身的資源綜合利用發展之路,打造成了獨特的“三產合一”(農業中的高度工業化行業、工業中的現代農業產業、直接服務于‘三農’的服務業)的生態環保能源品牌。一直以來,國能生物積極履行國有企業的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每年收購利用林木枝丫材、秸稈等農林剩余物近1000萬噸,向農民支付約30億元,惠及產業鏈上下游約160萬農村人口(含4.5萬收儲運加工經紀人),解決35萬農村人口脫貧,替代化石能源折標煤約380萬噸,減排CO2約720萬噸,在發展縣域循環經濟、解決農村低碳能源供應、扶助農民脫貧攻堅、帶動農村就業增收、建設美麗鄉村、改善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防治秸稈露天焚燒、大氣污染治理和土地保護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2019年起,國家已正式取消生物質直燃發電行業電價的優先補貼權,大額補貼電費結算嚴重滯后。2020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聯合出臺的《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及《<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兩個政策性文件,對涉及生物質發電產業生存與發展的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2021年初,財政部聯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核減環境違法等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財建[2020]591號),對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排放達標、環保監測等事項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這些政策的陸續出臺給生物質發電行業資金安全、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
面對機遇和挑戰,國能生物積極肩負起作為國內生物質發電行業的拓荒者和領軍企業所承擔的使命與擔當,以國家電網公司戰略和“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為指引,在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發展大戰略引領下,以建成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縣域綜合能源及環境治理服務商為目標,立足發揮現有優勢和發掘潛在優勢,在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潮流中找準坐標和方向,確定了“1333”轉型發展戰略,即堅持一個目標不動搖,抓好三個著力、推進三大轉型,強化三大保障。
一是堅持國際領先的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的發展目標不動搖。結合我國農林廢棄物在能源低碳轉型中重要的戰略價值以及年產量大、利用率低的特點,把握生物質綜合利用肩負綠色環保、富農惠農、能源安全的多重屬性特征,以多年積累的業務開拓和管理運營經驗為基礎,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上下延伸、打通燃料收儲運、循環利用以及市場服務等關鍵環節,以推進燃料標準化、商品化、產業化為抓手,不斷完善燃料收集和儲運網絡體系建設,助力農村實現秸稈不燒不扔不亂堆、當季秸稈不進村,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二是以“三個著力”推進“三大轉型”。著力盤活存量資產,推進由發電為主向“發電+供熱”雙模式轉型。充分捕捉國內環保要求緊迫、限制煤炭消耗地區的發展機遇,在工業較發達、熱價承受能力較強、供熱需求較充沛的地區拓展生物質供熱業務,推動有條件的地方“以生代煤、以生代氣”,實現“供熱+發電”協同運營。著力拓展增量市場,推進由國內市場向“國內+國際”雙循環轉型。依托國家電網公司和國網綜能服務集團的支持,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充分發揮產業化發展優勢,注重在“一帶一路”、東南亞等資源稟賦優質的境外地區開發利用,以“大膽考察、小心求證、示范先行、以點帶面”的思路,積極拓展新市場,構建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開發新興產業,推進由發電產業向“發電產業+新興延伸產業”全產業轉型。發揮農村資源稟賦優勢,以生物質能源為核心建設縣域綜合能源,立足于農作物秸稈、禽畜糞污、餐余廚余垃圾、農產品廢棄物等縣域垃圾的綜合處理,“以生物質+”為切入點,大力發展綠色能源電力,積極開拓縣域綜合能源服務市場,積極開展生物質天然氣試點建設,探索建設“電、熱、冷、氣、肥”綜合能源站。強化產學研合作,以最大程度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為目的,深入開展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碳足跡及碳減排、碳中和路徑研究,加快推動電、熱、冷、氣、肥、碳交易、灰渣利用等全鏈條產業發展,提升綜合能源服務零碳發展能力;加快推進重啟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強化碳資產和CCER資產項目開發;加強碳減排方案研究,為區、縣級政府提供一體式綜合能源利用方案,加快打造一批“零碳小鎮”試點示范;加快開發風、光等新能源和工業園區綜合能源服務市場,協同地方政府開展零碳小微企業園區建設,實現小微企業低成本綠色轉型升級。
三是以“三個強化”為保障,推動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強化市場開拓。進一步發揮所屬各發電公司屬地優勢,持續在資源整合、市場開發、招商布局等方面下功夫,助力存量項目走出困境,轉型項目快速落地見效。強化經營管理。全力推進降本增效,優化生物質燃料結構,強化燃料量、質、價管控。加強資金管理,嚴格預算執行,嚴控成本支出,強化設備管理,持續提升精細化、精益化管理水平。強化安全穩定。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國家電網公司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和安全風險、隱患排查雙重預控為抓手,以防人身傷害、防火災、防重大設備損壞事故為重點,在源頭防范、基礎管理、系統治理、員工安全素質提升上下功夫,持續夯實安全基礎。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在這項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中,國能生物將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電網公司黨組和國網綜能服務集團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全力以赴落實國家電網公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充分發揮在生物質綜合利用行業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能力,在推動公司轉型發展的同時,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國能力量。
來源:電網頭條
如果您有需要,請在下方搜索框搜索
聯系我們
0519-87838999